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官网欢迎您!

越南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理论沿革及其与中国的比较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7-05-08 08:22:58

越南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理论沿革及其与中国的比较

潘金娥

摘要: 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观点,越南共产党把本国的发展阶 段定位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而中国共产党则把本国的发展阶段定位为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这是中越两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过程中,根据不同国情 特点和要求而做出的不同表述。越南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目标任务等同于我国的新民 主主义时期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关键词: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越南   中国   比较

一、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理论渊源

()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类历史发展 阶段的理论观点

在研究人类历史进程中,马克思根据生 产力的性质特点,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 盾运动即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性的角度,科 学总结 出了人类历史发展阶段性理 论。 在《< 政治经济学批判 > 序言》 中,马克思在系 统阐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首次从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全面考察了人类历史进程,把它按 “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 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 划分为四个阶段, 分别代表着 “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1] 即亚细亚生产方式、古典奴隶制、中世纪封建制和现代资产阶级等四个历史时代, 此外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 和 《共产党宣言》 中,也多次提到即将代替资本主义的 时 代, 即共产主义社会,从而形成了马克思关于历史发展阶段的 “五阶段说”,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经的五个阶段。

然而,马克思的 “五形态说” 是着眼于世界历史的全局,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总进 程的角度提出,而不是根据某个民族或国家 的局部历史进行立论,因此,它丝毫不排除局部历史的发展因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可能 出现的 “越次” 情况。[2]马克思在论述十九世 纪俄国历史发展时,曾经就农村公社的 “二 重性” 及其所处 “历史环境” 的特殊性指出: “它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 果。”[3] 而能否实现历史的跨越, “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 ”。十九世纪 90 年代, 恩格斯根据俄国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实际,对 “跨越论” 作了新的补充说明。他根据世界历 史条件下经济形态发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分析了落后国家跨越发展的可能性和实现途 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为东方国家指明了一条通向 美好社会的 “捷径”。列宁将马克思恩格斯的 理论设想付诸实践,成功在世界上建立第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俄国苏维埃政权。

(  )   马列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观点

在《哥达纲领批判》 中,马克思指出: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 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4] 这是马克思第一次明确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并从经济、政治、思想、 文化、道德等方面论述了这个过渡时期的必要性,同时指出在这个过渡时期的国家只能 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需要明确的是,马克 思在这里提出的过渡时期,是指在资本主义高 度发达的基础上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它以“共同胜利” 论为前提,属于直接过渡思想。

以马克思过渡时期思想为指导,在1917 年 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的三年时间里,列宁领 导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然而,“战时 共产主义” 实行不久后就显现了弊端。经过 分析列宁认识到: “由于我国十分落后且具有 小资产阶级的性质,俄国的无产阶级专政必 然有一些不同于先进国家的特点。” 在 1921 3 月俄共 ( ) 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列宁 总结实行 “战时共产主义” 的经验教训,正式宣布苏维埃俄国转为实行 “新经济政策”。 在 《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 务》 报告中,列宁指出,“在一个经济文化比 较落后的农民国家,要实现从资本主义向社 会主义的转变,必须有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时期”, “实践证明,不顾客观条件,决定直接 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这种构想是 错误的”, “新经济政策及时纠正了这种错误 的做法”, “我们不应该指望直接采用共产主义的过渡办法”。[5]在 《在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 表会议上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报告》 中,列宁提出苏维埃经济同市场、同商业的关系问题, 指出由国家来调节商业和货币流通,是苏维 埃政权面临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与此同时,新经济政策所造成的情况,如小型商业的发展、国营企业的出租等,都意味着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看不到这一点,那就是完全丧失了清醒的头脑…… 资本主义关系的恢复、资产阶级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关系在 商业领域的发展等等,这些就是我们目前的 经济建设所遇到的危险,就是我们目前逐步 解决远比过去困难的任务时所遇到的危险; 在这一点上不可有丝毫的糊涂。[6]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实际上是列宁转变 了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思想,转向了间接 过渡。在列宁看来,从资本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渡期,而且资本主义社会愈不发达,所需要的 过渡时间就愈长。而且,在实行间接过渡的 过程中,还将会有比较严重的危险,需要我们保持清醒地认识。在 《论黄金在目前和在 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 一文中,列宁 论述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可以采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建立社会主义。所谓改良 主义,“就是在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 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掌握 它们,对他们实行国家调节”;  并且 “和狼在一起,就要学狼叫”。[7]

对于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特征, 列宁指出: “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间有一个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 的特点或特性。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 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换句话说,就是已被打败但还未被 消灭的资本主义和已经诞生但还非常幼弱的 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8] 这一时期社会经 济的基本形式是资本主义、小商品生产和共产主义,相应的基本力量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 特别是农民阶级)  和无产阶级。[9]

( ) 马恩列对过渡时期认识的异同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三位经典作家对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论述,其中的共同点有: 第一,在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存在过渡 时期;   第二,这个过渡时期是长期的;  第三,这个时期是两种制度彼此斗争的时期,因而要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不同点在于: 马克思所说的过渡时期,是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在全世界范围内共同胜利的条件下的一种直接过渡思想; 而列宁在经历了战时 共产主义后,转为实行新经济政策,实际上已经转变为间接过渡的思想,明确在此期间要运用资本主义的商业和货币关系,只不过 这种商业和货币流通要由国家来调节。

在马列主义的理论指导和十月革命道路 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和越南共产党抓住时 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的经济社会基 础上,跨越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先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二、越南共产党对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认识变化过程

( )   革新前强调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954年越南北方解放后,开始了社会主义 建设时期。越南社会主义路线的一个重要转折,是19609 月越南劳动党第三次大会的召开。此次会议根据1957年在莫斯科召开的社会主义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声明( 即《莫斯科声明》) ,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 革命和建设都要遵从的九条普遍规律,提出 了越南走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明确越南必须 同时进行三场革命: 即生产关系革命、科技革命和思想文化革命。1976 年召开的越共四 大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进一步肯定了越共三大提出的三场革命路线,并强调科技革命最为关键,而推进社会主义工 业化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整个过程的中心任务。1982 年召开的越共五大继续执行四大提 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的路线,同时 指出: “目前,我们正处在过渡时期的初级阶段,必须集中力量发展农业。”[10]可见,从越共三大到六大召开前,越南强调社会主义革命总路线,且始终把生产关系的革命置于首位。

( ) 革新开始后认识到向社会主义过渡 具有长期性

1986 年召开的越共六大,本着 “敢于面对事实,说明一切事实” 的精神,越南共产 党大胆承认在重大主张和政策上犯了 “严重而长期的错误”,犯了指导战略和组织实施方 面的错误,原因是 “主观、唯意志弊病” 造成的。大会认为,导致这些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过渡时期理论和运动规律的认识 和运用滞后造成 的。因此,越共六大强调: 必须实行革新,而且须从思维革新开始。越共六大政治报告阐述了越南共产党对过渡时 期的认识: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必须经过 一段过渡时期,这是客观必然的,而这个过渡时期的长短,取决于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由于我国是从小生产起步,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走上社会主义,因此, 我国的过渡时期必定是长期而且充满困难的。 这是要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各个方面,从头开始建设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深刻、全面而彻底的革命性变革时期; 这是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中解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谁战胜谁, 阶级斗争尖锐复杂的时期。”[11]越共六大还明确了越南社会主义过渡时 期需要经过不同阶段,其中初级阶段是长期 过渡时期中的小阶段,它的基本任务是为工业化创造必要的前提。

苏东剧变后,在 1991 年召开的越共七大 上通过了越南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纲领强调,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越南当前正处于由过渡时期的初 期阶段向工业化现代化阶段转变。

( ) 随着革新深化逐渐形成关于越南社 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若干观点

1996 年召开的越共八大上,越共提出 越南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初级阶段已经结束, 确定从 1996 2020 年为推进工业化、现代化 的阶段,并提出了到 2020  年基本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的目标。

2011 1 月,越共十一大对 1991 年的越南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 进行 了修订。新的纲领再次明确: 越南处于社会 主义过渡时期。纲领还明确了越南社会主义 过渡时期的任务和方向。即: 经济上要发展 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组织 经营方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社会主义定向的 市场经济。文化上要建设先进而富有民族特色、全面发展、多样化而统一、富有人文、民主、进步精神的越南文化,使文化与社会生活全面紧密相连并相互渗透,文化成为 ( 国 家) 发展的坚实的精神基础和重要的内生力量。建设文明的社会环境,其中,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相互团结,享有平等的义务和权利。 国防和安全的目标和任务是坚决保卫祖国的 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保卫党、国 家、人民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和平和政治 稳定,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秩序的安定, 主动防止和挫败各种我国人民革命事业的敌 对势力的阴谋破坏活动。对外方面要长期实 行独立、自主、和平、合作与发展的外交路 线,多边化、多样化国际关系,主动而积极 地融入国际,提高国家的地位,目标是为国 家和民族的利益,为越南社会主义的富强, 成为国际大家庭中值得信赖的朋友、伙伴和 负责任的成员。政治方面,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是本国政治制度的本质,民主既是国家发 展的目标,又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建设并不 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保证民主能够在各级、 各部门的现实生活中得以体现。[12]可见,越南共产党对本国的发展阶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尤其是革 新以来,越共不但越来越意识到过渡时期的 长期性,而且逐步形成了本国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一些理论观点,提出了结束过渡 时期的目标、方向和任务。

(  )   越南过渡时期的理论困境

尽管越南官方把本国发展阶段定位为向 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然而,越南理论界对此 依然有不同意见,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并未得以解决。

一是对是否保留过渡时期存在不同认识。 已故越南著名理论家陈春长认为: 过渡时期 存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 否认两条道路之间斗争和阶段斗争 ( 阶级斗 争?) ,就是否认走上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3]而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原秘书长杨富协教授认为: 列宁所说的过渡时期是指从资本主义向 共产主义过渡的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社 会主义改造、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是该 阶段最重要的特点,而越南目前已经经过了 社会主义改造,强调全民族大团结,所以, 过渡时期已不符合越南当前的状况。当前, 越南理论界正为 2016 年召开的越共十二大做 理论准备,在越南思想理论界再次出现了激烈的斗争,一些人要求越南重新选择道路、 认为马克思主义不再适合越南。

二是未回答什么时候完成过渡时期。陈春长总结了越南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三个主要任务,即阶级斗争、民族斗争和发展经济。 就目前来看,国家独立统一意味着越南已经 完成了民族斗争; 阶级斗争是否存在则在争论中; 而发展经济的任务,据越共十一大上通过的越南 2020 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提出了到 2020 年越南基本建成现代化方向的工业化国家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建成现 代化方向的工业化国家。那么,实现工业化 现代化是否就意味着过渡时期结束了呢? 杨富协教授认为,此种说法没有理论依据,而且也没有提出具体标准。[14]

三是未能明确过渡时期之后的发展阶段。 从越共八大以来的文件精神总结得出,越南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分为三个阶段,即: 从社 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到 1996 年越共八大,为过渡时期的初级阶段;  1996  2020 年,是越南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中期阶段; 2020 2050 年,是过渡时期的高级阶段。可见,尽 管越共未明确指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 方向的工业化国家就标志着越南完成社会主 义过渡时期,但实际上暗含此意。然而,结束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是否就意味着进入 马恩所说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呢? 抑或进入 社会主义之后还有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对此,越南理论界还未有人做出判断。

三、中越两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定位比较

越南把本国社会主义定位为过渡时期, 而我国则在 1956 年宣布结束过渡时期,目前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越两国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定位的区别在以下几点:

第一,两国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起点、 时间跨度、目标和任务不同。

中国的过渡时期从 1949 年建国算起,经 历了一段不成熟的资本主义时期,在完成新 民主主义革命之后至 1956 年结束,时间跨度 为 7 年。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目标和任务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这一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尤为激烈。 完成过渡时期之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而越南是在击败了帝国主义侵略并 统一南方后,不经过资本主义而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因而起点为前资本主义,结束时间还未明确界定。越南过渡时期的主要任 务有三个: 一是两种阶级的斗争,二是民族民主的斗争,三是战胜贫困落后的斗争。[15] 目标是为具备进入社会主义 ( 共产主义的初 级阶段) 的前提条件而做各种准备,因而要 发展生产,为社会主义奠定经济基础,并逐 步确立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

由此可见,越南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目标和任务高于我国的过渡时期,因而时间跨 度上也长于我国的过渡时期。实际上,越南共产党是把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和建立社会主 义生产关系后经济不发达的时期都划归为社 会主义过渡时期,而中国共产党则单独把社 会主义改造时期划为过渡时期,而把不发达 的社会主义划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越南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目标任 务,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任务相同。

中越两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界定都属 于马克思所说的过渡时期的范畴,即: 未进 入共产主义社会,而目标是向着共产主义社 会方向发展的一段时期。实际上,如果将中 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目标任务与越南共产党在十一大上提出的 越南过渡时期的目标任务进行比较,就可发现: 越南已经不再强调阶级斗争和民族民主斗争,而是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中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越南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的目标,都是把本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工业 化国家,时间大约为本世纪中叶。可见,越南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不一样,但任务目标相同。

由此可见,越南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时 间跨度, 实际上为我国的新民主主义时期 ( 即过渡时期)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上,我国理论界也有人主张我国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从 1949  年建国时算起。[16]如果那样的话,越南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则可视同于我 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三,中越两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定位 依据各自国情而定。

中国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法,是 有其特定原由的。首先,指明了我国的社会 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 态中具有指导地位,它已经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跨越的革命阶段。其次,由于是 初级阶段,意味着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完善的,因而今后要把侧重点放在社会主义 制度的完善方面,这种完善的性质是在基本框架之内的改进,或曰改革,而不是革命。 再者,明确我国处于初级阶段,是在我国经 历了改革开放前由于人们思想较为混乱、对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不清而导致的种种错 误和曲折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因此,这一明 确的定位有助于人们统一思想,集中精力搞 建设,而不再偏重于意识形态的斗争。因此,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在总结中国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它不是每个社会主义 国家必经之路。

越南继续把本国定位为社会主义过渡时 期,是遵照了列宁间接过渡的思想。列宁不 仅强调过渡时期的两种斗争,还强调过渡时 期的长期性曲折性,并且强调要利用资本主 义的某些经济手段来发展生产,为跨越资本 主义的国家提供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因此,越南的这一定位为其现阶段使用资本 主义的某些手段,例如市场机制和商品货币, 以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如私营经济和 国家资本主义等,提供了理论上的法理空间。

结语

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历史唯物观,越南 把当前本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定位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而中国则定位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越两国对本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定位的不同,实际上是中越两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过程中, 根据不同国情特点和发展要求而做出的不同 表述,二者在理论上没有根本性 分歧。中越两 国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些差异,符合马克思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的观点。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2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 33 页。

[2] 卢钟锋: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学说与历史发 展阶段性问题》,《中国史研究》2010 年第 2 期。

[3] 马克思: 《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 三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19 卷,人民出版 社 1963 年版,第 451 页。

[4]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 ) ,人民出版社 1963 年版,第 31 页。

[5] 列宁在全俄政治教育委员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 务》,载 《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249 259 页。

[6] 列宁: 《在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表会议上关 于新经济政策的报告》,载《列宁专题文集——论社 会主义》,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270 287 页。

[7] 列宁: 《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 》, 载 《列宁 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288 296 页。

[8][9] 列宁: 《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 治》 ( 1919  10  30  ) ,载 《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 》, 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 第

154153 页。

[10] 越南劳动党三大、四大、五大文件,转引自 《越南经济革新的理论革新》,载刘岳咸、黎友层 ( 越南)   主编:   《中越经济改革比较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19 221 页。

[11]越南共产 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载 《越南共产党革新时期 党 的代表大会文件汇编》,越南国家政治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40 41 页。

[12]越南共产党电子报网站: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 2011年增补) 2011 3 4 日。

[13][15][越] 陈春长:   《越南走上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载李慎明 《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318 323 页。

[14]2010 7 月杨富协教授与笔者在北京座谈内容。

[16]参见程恩富: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深刻认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载 《程恩富选集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年版,第 182 191 页。

 

作者潘金娥,法学博士、中国社会学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共运部副主任、 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文章来源:《科学社会主义》( 双月刊)  2015 年第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