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官网欢迎您!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社会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对策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7-03-25 19:56:30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社会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对策

——第四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论坛综述

汤兆云  孙应帅

2016 9 24 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华侨大学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共运部和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 《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协办的 “第四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论坛”在华侨大学召开。论坛主题为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社会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邓纯东和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发表书面致辞。邓纯东强调,本次学术研讨会是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背景下召开的,对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工作,坚定高校师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都具有重要意义。华侨大学党委书记关一凡、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姜辉、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樊建新、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徐世澄、华中师范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主任聂运麟等作了专题报告。来自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党校系统、高校系统 140 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并就以下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一、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国外共产党发展态势

在当今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坚定的理想信念对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运动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邓纯东研究员认为,前东欧和苏联国家一部分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动摇是其社会制度发生剧变的重要原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总结吸取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过程中这一重要的教训和经验。他特别指出,目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处于兴起复苏的重要历史时期,这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重要机遇期。贾益民教授认为,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呈现出诸多的新情况、新变化和新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向世界证明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生动范本。姜辉研究员认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所面临的形势和状况已与 20 世纪完全不同,在资本主义世界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复苏乏力、矛盾重生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却在许多国家被人们重新认识,而进入了 “谋求振兴期”。他从 “科学社会主义从 1848 年-1917 年,1917 年-1989 年,1989 年-2049 年三个 ‘七十年’ 的发展长的历史阶段” 和 “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的现实高度”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他认为,21 世纪中叶正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的伟大历史时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必将对科学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发展壮大产生重要的历史意义。

共产党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最重要的组织载体。当前,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转型国家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面临着各不相同的问题,他们都在进行艰辛的探索。徐世澄研究员总结了古共 “六大”至 “七大”期间古巴在更新社会主义经济社会模式方面发生显著的 “更新”,分析了在趋势性、观念、法制、体制、经济政策、社会以及外交政策方面发生的变化。他认为,古巴社会主义仍然面临诸如模式 “更新”的经济效果不明显、某些观念更新缓慢、体制更新困难重重、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人口结构老化等问题和挑战,需要古共新领导层认真加以应对。聂运麟教授认为,为了解决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分歧和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的 “协商一致”原则,对于今天我们如何与世界各类社会主义政党打交道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潘金娥研究员认为,目前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国家依旧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目标方向,尽管发展方向和目标一致,但改革的实践却各具特色,并且不同程度地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形成了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

二、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流派和左翼思潮活动的现状与前景

国外诸多社会主义流派贯穿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全过程,并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状况。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缓慢走出低谷而世界多国共产党仍难以重振的现象,中国政法大学唐海军研究员总结了部分原因: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多国共产党改革调整没有找到相对适合的道路或方案,多国政党政治演变趋势不利于共产党的生存发展; 另外,教条僵化、意识形态上的不宽容、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对共产党的“妖魔化”蛊惑宣传、世界社会主义力量之间的矛盾与斗争等等也是重要原因。中国政法大学林德山教授通过对处于十字路口的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洲各国社会民主党在不同程度上所做的政策性调整只是为了应对选举的压力,并主要显示为向后的退却而非向前的进一步改革。可以说,欧洲社会民主主义正处在一个面临方向性选择的十字路口。

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中主张社会主义的桑德斯赢得一大批选民尤其是青年选民的关注与拥护这一现象,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和分析。上海社会科学院轩传树研究员认为,当今美国社会主义主张之所以 “意外”受到许多青年人的拥护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桑德斯以社会主义为名的竞选主张迎合了民众内心关切的主观因素,有国际金融危机深化、贫富差距扩大教育了民众进而改变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既有偏见的现实原因,也有美国本土一直绵延不断的社会主义传统的历史原因以及世界社会主义开始复兴带来的外在因素。美国国内社会主义受到热捧无疑再次证明: 历史并没有终结,美国也有兴起共产主义运动的希望。

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社会发展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出现的诸多新情况、新变化和新特点,对当代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华侨大学吴苑华教授提出,世界历史不是社会形态演变史而是世界体系的演变史。作为世界体系的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的未来形态。世界体系论派肯定了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前途,承认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而且坚信 “社会主义世界体系”一定会来到人世间。这种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历史自信、未来自信,既是批判资本主义的产物,也是反思社会主义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原创性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贺钦助理研究员认为,人类社会的演进有其内在发展规律。面对这样一个客观历史进程,不同学科的发展与创新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不同视角,而一个学科的内在张力和生命力在于其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和说服力。国际共运学科的兴起、发展与特定的历史阶段和历史事件密切相关。国际共运学科在历史反思和理论继承上具有一定的传统优势,在关照现实和前瞻未来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陕西师范大学刘传华博士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 “资本主义社会孕育新社会因素”观点的历史考察,总结了其当代启示: 发现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社会主义事业的全人类性、准确理解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革命道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解放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任务新课题。中央编译局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主编许宝友研究员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视角分析了坚持和发展 21 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背景、途径和 “可能性”。其途径主要为: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三 “来”观 (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四个意识” ( 全局、世界、问题、规律意识) 、“三个必须” ( 必须深刻把握全球化的逻辑、必须深刻把握资本的逻辑、必须深刻把握发展的逻辑) ,形成更加清醒的判断; 而时代发展的需要、既有的建设基础、党和政府重视、主体力量增强等因素,将使 21 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成为可能。

华侨大学王四达教授通过 “总体史”与 “三时段”的结合,构成一个 “点” “线” “面” “体”的有机整体,再分别从中国历史的 “三时段”和世界历史的 “长时段”这双重视角,解析社会主义在近代中国传播过程中重要事件、客观情势和社会结构的特殊作用,并揭示这一思潮在中外历史时段中双流汇合的关系,由此推进对该问题的立体解读。江西九江学院汪力平教授通过对文明发展的历史困境与 “命运共同体”的文明理念的辩证关系的分析,认为推进和平发展 “命运共同体”的文明理念突破了文明发展的历史困境。它肩负促进和谐社会的自觉意识,彰显多彩、平等与包容的价值追求,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发展道路的多样化,积极倡导构建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与会的专家学者在研讨中一致认为,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当代世界呈现出诸多新情况、新变化和新特点。一方面,资本主义世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进入深度调整期,至今复苏乏力,其制度体系无法根除的基本矛盾加剧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分化和矛盾对立。另一方面,国际共产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的低谷,进入谋求振兴期。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使具有 500 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共产党人发展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和形成中国方案的实践勇气,将为国际共运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振兴,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年第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