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西方社会运动与世界社会主义前景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7-09-23 21:52:39
当前西方社会运动与世界社会主义前景
苑芳江
提要|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纷纷爆发各种社会运动,表现出与以往社会运动不同的新特点,其实质是广大民众对由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不满。当前西方社会运动、社会危机促进了对资本主义的扬弃,一定程度上在实际生活中检验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又彰显了工人阶级与社会民众联合运动增强的趋势,为发展世界社会主义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较低水平的街头抗议、广场“占领”等社会运动形式必须与社会主义运动相结合,才能转变为彻底改造社会的实际力量。
关键词| 社会运动;社会危机;世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西方国家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各国频繁发生社会运动,反抗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形成一场全面深刻的社会危机。纵观各国社会运动,它们具有与以往工人运动不同的新特征。分析当前西方社会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可以得知这场社会危机一定程度上重新燃起了“马克思热”,使工人阶级、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等马克思主义概念重新回到思想领域的讨论中。同时,它也向我们表明,工人阶级形成联合运动趋势的增强为实现社会主义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当前西方社会运动只是停留在街头抗议的水平上,没有与社会主义运动形成联合,难以成为改造社会的实际力量,世界社会主义替代世界资本主义仍然是一个曲折长期的过程。另一方面,自动化、智能化、“互联网+”等科技创新为世界社会主义走出低谷、走向复兴都创造了条件。
一、当前西方社会运动的新特点
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新自由主义劳工政策,资本家和国家政府大力抵制工人运动,形成了“强资本弱劳工”的形势。在这种形势下,工人罢工规模相对于20 世纪70 年代左翼政党的理论与政策占主导地位时有所减少,西方工人运动陷入低潮。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强对国内外无产阶级的剥削,造成贫富两极分化日益严重; 另一方面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阻碍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但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这种包围,使西方国家的劳资矛盾更加激化。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新自由主义理论与政策的危害性,引发了资本主义的价值危机、合法性危机和信仰危机,促使西方国家的政治家和理论家对资本主义道路和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重新思考。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各国发生的社会运动与20 世纪80 年代以前的工人运动相比,必然带有一些新特点。
1. 西方社会运动与工人运动相交织
金融危机发生后,资本主义体制的弊端日益凸显,导致有组织的工人罢工运动和社会各界自发形成的各种抗议活动交织发生。比如2008 年3 月19 日,希腊举行了工商业企业和公用事业部门员工的大规模罢工运动; 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也先后发生了各种大规模工人罢工运动; 2011 年美国爆发了“占领华尔街”的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这些运动的特征是有组织的工人运动和自发的社会运动交织出现、相互支持。一方面,有组织的工人运动寻求与全球反资本主义运动的联系与合作,并为此多次召开国际会议,如第十二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议题之一就是工人运动如何加强与所有反抗帝国主义国家的人民和运动紧密团结。[1]另一方面,工会、共产党以及左翼组织积极参与到社会运动中,给予各国社会运动各种组织支持和物资帮助。
2. 左翼政党的建设得到加强
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加强本国共产党建设,在政党纲领中重拾社会主义的诉求,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左翼政党之间的国际合作。经济危机时期,左翼政党在工人运动和社会运动中的作用显著增强,强化了运动的组织性和政治目的性。但是由于“资强社弱”的大形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左翼政党本身理论准备不足,以及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政策削弱了工人阶级的政治意识,资本主义国家的左翼政党在本国的政治运动中仍然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2]
3. 运动表达的诉求涉及范围广,且政治诉求凸显西方社会运动中的诉求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反映了广大民众对资本主义社会现状的各种不满。值得指出的是,这些诉求以经济诉求为主,同时政治诉求开始凸显。比如“占领华尔街”运动中出现“现在就革命”“社会主义万岁”等口号,这表明人们开始关注政治主题。实质上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源的论断为越来越多的西方民众所接受。
4. 运动规模大、持续时间长
大部分运动是全国性的大规模罢工,参加运动的人次较多,有些国家出现一天内在多个城市连续爆发多场罢工示威的现象。法国一天内发生230 场示威活动,以色列一天内在50 个城市分别举行示威抗议; 一些国家甚至形成抗议浪潮,如希腊、美国等。这些运动持续时间都很长,如“占领华尔街”运动持续了一年多。
5. 运动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首先,西方社会运动在极其不利的形势下,取得了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局部成果。有些运动成功地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影响了政府政策的制定,比如“占领华尔街”运动中的一些问题( 如社会公正问题、增加富人征税问题等) 成为美国政坛的议题。其次,运动的直接影响是对各国的公众利益产生了一定的损害,影响了公众的正常生活,这是工会在组织罢工运动时欠考虑的方面。
6. 充分利用互联网
一些社交网站在当前西方社会运动中发挥了招募成员、发布即时信息等重大作用,有些运动甚至是通过网络发起,并在后期转型为网络运动。纽约市立大学社会学家科尔代罗·古兹曼称,“占领华尔街”已经转型,成员不需要上街扎营,改为转战社交网络,掀起新一波抗争。
二、当前西方社会运动的实质
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维度来看,西方社会危机的实质是广大民众及各阶层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问题、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抗议。
第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严重积聚。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对普通大众来说,高失业率导致贫困人口增加,缺乏就业机会使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居民生活成本增加,生活质量下降,这像一条“食物链”一样激化了劳资矛盾。在目前“99%”与“1%”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资产阶级的金融化和社会民众的矛盾难以弥合,爆发社会危机就如箭在弦上。
第二,斗争矛头直指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资本积累规律的必然结果,虚拟经济过渡扭曲发展,实体经济空洞化趋势明显,直接导致少数垄断资本家攫取了绝大多数的社会财富,大批一线工人面临失业。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是政府成为1% 的少数精英的代言人,资本主义国家这种金钱操纵政治的弊端在于政治不能为人民服务。所谓民主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形式民主,1%的少数精英操控政治,买通政府和国会,直接剥夺了大众享有民主和平等的权力。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甚至社会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已经成为经济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第三,斗争也批判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极力向世界推行“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领域中“新自由主义”也获得了霸权地位。但是,很多践行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国家却出现大量的失业人员和日益严峻的贫富差距等问题。这不仅损害了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的西方发达国家本国人民的利益,而且还阻碍了广大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新自由主义的长期泛滥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又暴露了新自由主义的实质与危害性。新自由主义在西方国家的长期泛滥积累了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占1%的西方大垄断资产阶级推行的新自由主义”,“受到本国99%人民的反对”。[3]
三、从西方社会危机看世界社会主义的前景
如前文所言,西方社会危机是国际金融危机在社会和政治领域的延伸。在社会领域,表现为群众不满贫富分化、社会不公、高失业率、生活成本上涨等发起的反抗活动; 在政治领域,表现为群众不满资本主义虚假主、资本政治等发起的要求替换资本主义制度的运动。当前西方社会危机反映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普遍不满,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走出低谷、走向复兴的机遇。
1. 西方社会危机促进对资本主义的扬弃
国际金融危机是爆发西方社会运动、引发西方社会危机的根本原因,同时它也通过社会运动的形式促进了对资本主义的扬弃。一方面,资本主义在危机后的新调整从长远的意义上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社会民众在认清资本主义体制不合理的基础上,呼呼更合理的替代方案。这种发展表现为资本主义国家新社会因素的增加、新社会阶层的不断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资本主义体制的不合理并不等同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替代,对资本主义的替代方案有很多种,比如民主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生活社会主义等各种理论和政治主张,都是寻求一种比资本主义更美好、更公正的社会,旨在替代资本主义社会。但关键问题不是使科学社会主义成为众多替代方案之一,而是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科学社会主义的框架是一条比其他方案更公正、更可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模式或道路。
2. 西方社会运动一定程度上检验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众所周知,由于资本本身的贪婪性,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和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必然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穷人越来越多、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富的状况。随着这种状况愈演愈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自我化解的空间越来越小。尽管资本主义企图通过自我调整走出困境,但这只是暂时的,解决矛盾的方式只能是“革命”,通过工人阶级反抗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当前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的各种社会运动重新强调了“社会主义”的名称和内容,运动纲领中也增加了社会主义的成分和色彩。[4]这种对社会主义价值的诉求,一定程度上在实际生活中检验了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客观上,资本主义相对社会主义在实力上仍然具有较大优势,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因素实际上已经出现,只是还没有达到全面实现的程度。
资本主义国家此起彼伏的“占领”运动与世界经济危机,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两个层面,检验了世界社会主义及进步力量批判资本主义的观点。而科学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基于全球化的基本事实和客观趋势。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也在不断全球化。一方面使资本主义重新崛起,另一方面又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对衰落,但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对衰落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因素一定会在这些国家相对加强。根据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基础,但是这需要社会主义者去主动推进。[5]
3. 工人运动与社会民众运动的联合趋势,为实现世界社会主义创造有利条件
当前,国际工人运动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一国内工人运动与社会民众运动的联合趋势在加强,但是工人运动的国际联合趋势弱化。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已全球化,要实现斗争的胜利,工人阶级必须联合国内其他阶层,甚至形成国际联合才有可能。
西方社会运动,尤其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劳工运动的浪潮波涛汹涌”,[6]工会领导或参与的工人运动与国内各个阶层的反抗运动实行联合斗争,共同反抗资产阶级的压迫。比如,发生在雅典、华盛顿、巴黎、伦敦、罗马等国家的反抗运动,唤醒了广大人民群众,打破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以来工人阶级联合群众斗争的沉寂局面。又如,在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中,工会和共产党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很多地区和国家建立了重要联系,唤起了工人运动,增长了阶级愤怒,从而使运动具有了强烈的政治性。西方社会危机显示了工人阶级与社会民众联合运动的趋势正在加强。值得重视的是,当前西方工人运动尚未形成国际联合的事实。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超越但没有完全脱离民族国家的界限,社会主义运动的国际联合表现为工人阶级的斗争土壤在国内,需要寻求和依靠国家支持。但是由于无论哪一国的工人阶级都是资本家的雇佣奴隶,他们的斗争又是国际性的,需要加强国家之间的联系。以街头抗议和广场“占领”为主要形式的西方社会运动,是一种较低层级的社会主义运动,一般是相对分散的、非建设性的,难以成为改造社会的实际力量,社会主义运动必须通过高层次的政治目标将抗议人群团结聚集起来,开展有组织的斗争、变革或革命,组织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7]在这种斗争中,工人阶级要明确自己的革命主体地位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终极政治目标,注意斗争的政治性,强调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工人运动为实现最终目标实行联合。
4. 新科技创新为世界社会主义复兴提供了机遇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云存储、云计算、二维码技术、物联网和LBS( 基于位置的服务) 等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当代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复杂的互联网科技创新时代。像大数据这类智能化、自动化的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与劳动力资本、物质生产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各行各业带来新思维的变革。对世界社会主义复兴的进程来说,也是一次重要机遇。
从技术手段层面,这一机遇表现在自动化、智能化是世界工人阶级联合起来的物质武器,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大范围地团结尽可能多的工人阶级。发生在2011 年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超越美国界限在多国迅速蔓延,就是网络助推社会运动的典型例子。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来看,这一机遇表现为自动化、智能化等科技创新以及“互联网+ ”的时代趋势,可能成为助推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全球超越的“磨”。根据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只有当产生高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社会主义生产力时,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全球超越。这就需要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来考察什么是“高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社会主义生产力? 从定量上讲,就是数量要极大丰富,物质生产力要极大发展; 从定性上讲,马克思说: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8]资本主义社会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创造了高于以往任何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要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就必须要有一个“磨”来推动劳动者的解放。如果说蒸汽革命和电力革命延伸了人的双手,是对人的体力的大解放,从而大大发展了生产力的话,那么新科技革命、电子信息革命则补充和延伸了人的大脑,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的智力,会促成生产力的更大解放和发展。自动化、智能化、互联网2.0等新科技革命成果使劳动者从烦琐的脑力劳动中获得第二次解放,使人的生产能力、生产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地位都发生巨大的变化,能够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社会主义生产力,进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阶段。
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实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在未达到共产主义社会之前,任何形式都是社会实验。每一次“实验”的成败,都一定程度上创造有利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形势。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 世纪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总体低潮中的局部高潮,使世界上共产党和各种进步力量看到了21 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振兴的希望。[9]
(本文系2016 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视阈下绿色发展研究”( 项目编号: 16KSB12) 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聂运麟、杨成果、刘卫卫: 《经济危机、工人阶级的斗争与反帝阵线的策略———第十二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述评》,《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第1期。
[2]聂运麟: 《战役成功与战略困局: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态势》,《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第10期。
[3] 程恩富、侯为民: 《西方借“国家资本主义”曲解中国特色》,《人民日报》2012年5月17日。
[4] [7]姜辉: 《西方左翼何去何从———21 世纪西方左翼的状况与前景》,《国外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
[5]王怀超: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态势》,《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 年第5 期。
[6]聂运麟、周华平、王喜满、吴国富: 《社会主义才是未来———第十三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述评》,《红旗文稿》2012年第7期。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8页。
[9]姜辉: 《剧烈变化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 机遇与挑战》,《国外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作者系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博士后。
文章来源:《国外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