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官网欢迎您!

拉美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1-09-21 16:29:37

拉美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李莹 吕薇洲

摘要19世纪中后期由欧洲传入拉美后,社会民主主义在拉美经历了初步发展、潜在性发展、低落、崛起、受挫及调整五个阶段。目前,尽管拉美社会民主主义仍面临诸多难题,处于低迷态势,但自身具有的优势决定了其不会归于沉寂。

在当前拉美纷繁复杂的左翼力量中,社会民主主义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世纪中后期,社会民主主义自欧洲传入拉美,此后一个多世纪,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初步发展、潜在性发展、低落、崛起、受挫及调整五大阶段。

一、寡头独裁统治下的初步发展(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

19世纪中叶,拉美各国进入相对稳定的寡头独裁统治阶段。在寡头政权鼓励移民政策的推动下,欧洲移民大量涌入拉美,关注工人阶级利益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也随之传入。1872年,巴黎公社成员在阿根廷组建第一国际法国人支部。此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逐渐波及拉美大陆,拉美迎来了首轮社会民主主义发展高潮。这一时期,拉美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呈现三大特点:

以工人协会或工会组织为发展载体。早期拉美社会民主主义借助工人协会和工会组织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组建政党。早期拉美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属于工人阶级性质的政党,致力于谋求工人阶级的利益,拉美各国工人团体的存在为社会民主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最好的载体。

处于寡头集团的镇压之下,发展空间有限。拉美的寡头独裁统治以大地产制为基础,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外国企业家等特权阶层的利益,对工人阶级争取政治经济权益的斗争运动进行严酷镇压,政党组织也受到政府的严密控制。寡头独裁统治大大压制了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空间。

存在指导思想多元化和工人成分复杂化现象,战斗力和凝聚力不足。早期拉美社会民主主义存在指导思想多元化现象,其中既有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又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还有无政府工团主义。这些思想的支持者们经常讧斗,大大削弱了社会民主主义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以民众主义为载体的潜在性发展(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分裂使拉美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大量社会民主主义政党走向泡沫化。1929年资本主义大危机爆发,拉美寡头政权奉行的初级产品出口战略陷入严重危机,倡导自主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拉美民众主义兴起,成为社会民主主义发展的新载体。

传播载体改变,呈现一种潜在性发展态势。拉美民众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的联姻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20世纪60年代,民众主义皈依社会民主主义,成为拉美社会民主主义的支柱力量。这一时期拉美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可以界定为以民众主义为依托的潜在性发展。

阶级基础多样化,不再单纯以工人阶级为基础。进入20世纪,拉美中产阶级迅速发展并在政治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众主义根据拉美社会结构的变化,将阶级基础定位为中产阶级领导的包括农民、工人在内的多阶级联盟。随着民众主义的崛起,拉美社会民主主义的政党基础呈现多阶级化的特点。

实行议会竞争与武装革命相结合的斗争策略。与早期拉美社会民主主义以暴力革命为主的斗争策略不同,拉美民众主义采取了议会竞争与武装革命相结合的灵活性斗争策略。在一些独裁统治国家,民众主义政党也改变斗争策略,发动武装起义。总体看,更多民众主义政党倾向于通过选举的方式上台执政,武装斗争仅是特殊形势下的一种被动选择。在获得执政地位后,他们的政治态度就会趋向温和。

由指导工人运动的理论武器上升为国家治理理念。在寡头统治时代,拉美工人运动的诉求主要集中在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资待遇等经济权益方面,至于参与政权、建立新社会等政治方面的诉求则仅停留在纲领层面。20世纪30年代后,民众主义政党相继上台执政,推行具有民众主义色彩的政策纲领,拉美社会民主主义由最初指导工人运动的理论武器上升为国家治理的方略和理念。

三、军政权统治下的低落(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20世纪60年代,民众主义推行的进口替代战略进入发展瓶颈期,许多拉美国家陷入经济崩溃、生产衰退危机,拉美军人发动政变,建立起军事威权主义统治。民众主义运动走向低谷,但拉美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并未中断,呈现出明朗化、开放化的新特点。

受到军政权的打击,组织活动受挫。军政权上台后,对社会民主主义采取强力打压政策,如取缔新闻自由、宣布为非法组织并予以解散等。军政府的独裁统治营造了一种高压氛围,拉美社会民主主义的生存环境恶劣,进入了曲折发展时期。

运动仍有局部进展,影响更为深远。军政权的镇压和美国的霸权干涉使拉美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受到阻滞,但社会民主主义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其影响并没有在军政权的压制下萎靡,反而有了突破性进展。这一时期社会民主主义的活动虽然受到限制,但影响力却在不断增大。

民众主义与社会党国际的关系有了实质性突破。20世纪60年代,在军事威权主义和美国霸权的双重压力下,民众主义开始寻求新的生存空间。社会党国际突破了之前仅关注欧洲问题的传统行为范式,极力声援拉美民族解放运动,寻求欧洲社会民主主义与拉美民众主义的共性,并把民众主义定性为拉美特色的社会民主主义。社会党国际立场的转变,大大拉近了民众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的距离,二者关系在这一时期有了实质性突破。

四、军政权还政于民过程中的崛起(20世纪80—90年代)

20世纪80年代是拉美历史发展的转折期,军政权十多年的反民主统治招致了广泛批评,负债增长的发展模式贻误了经济改革时机,导致债务危机爆发。重重危机之下,军人被迫退出政坛。在迫使军政权还政于民的过程中,拉美社会民主主义发挥了积极作用,赢得了复兴的宝贵机遇。这一时期,拉美社会民主主义缓慢发生变化,普遍繁荣的背后隐藏着重重危机。

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导致身份标识丧失。拉美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上台后,面临军政府留下的烂摊子与严重的债务危机。危机之下,执政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实施了与以往左翼立场截然相反的新自由主义改革。拉美社会民主主义的急剧右转,使其丧失了传统左翼身份标识,陷入名实不符的尴尬境地。

务实色彩浓厚,单纯为选举服务。军政权还政于民后,拉美的政治钟摆由威权体制过渡到民主体制,大多数国家通过选举实现了政权的平稳、有序更迭。实现民主化之后,社会民主主义的务实色彩逐渐浓厚,单纯以谋求执政为目的,但上台后为了平衡反对党及美国的压力,拉美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日益沦为选举型政党。

经济泡沫破裂和政治腐败使其光环褪去。新自由主义改革给拉美带来了短暂经济繁荣,但难以长久。20世纪80—90年代,不少国家经济泡沫破裂,爆发严重货币危机,社会民主主义政党陷入执政危机。同时,社会民主主义的政治形象显著下滑,深陷腐败泥潭。经济下滑和政治腐败使拉美社会民主主义的光环逐渐褪去,面临下野的危险。

五、新自由主义改革后的受挫及调整(21世纪以来)

进入21世纪后,新自由主义的弊端完全显现。拉美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攀升、收入分配恶化、社会矛盾激化、罢工游行迭发。推行新自由主义改革的绝大多数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在大选中遭遇滑铁卢,大选的失利使社会民主主义痛定思痛,尝试进行调整与转型,以求走出低迷状态,但形势仍不乐观。

摒弃新自由主义政策,重新回归左翼本色。政坛上的溃败使拉美社会民主主义认识到新自由主义理论无法解决拉美问题,于是他们开始摒弃新自由主义方案,明确指出新自由主义模式的伤害,修改党章,重新回归左翼本色。

积极谋求转型,调整更新发展理念。扭转右翼政策取向仅靠党的会议文件来宣告远远不够,单纯回归传统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拉美社会民主主义必须谋求新的发展理念。进入21世纪以来,智利社会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哥斯达黎加民族解放党、多米尼加革命党等均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表明了谋求实现转型和提升的强烈愿望。

力求走出低迷,但形势仍不乐观。经过调整和转型,拉美社会民主主义的竞争力有了一定提升,部分社会党重获执政地位。尽管不少国家的左翼赢得了大选胜利,但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的表现却差强人意。近年来,因理论政策分歧而导致组织分裂的现象频繁发生,折射出拉美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在党内理论认同及组织建设方面存在极大问题。

当前,拉美社会民主主义走势低迷,但仍是该地区极具影响力的左翼力量。科学评估拉美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前景应从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应肯定拉美社会民主主义具备四大优势:一是政策优势。拉美社会民主主义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的传统左翼政策对于走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之路的拉美国家来讲颇具成效。二是策略优势。拉美社会民主主义善于同其他左翼力量联合,大大提升了与右翼斗争的竞争力。三是历史优势。拉美社会民主主义的百年经营为其再度兴起积淀了丰厚资源。四是现实政治生态环境优势。拉美急剧变动的政治生态环境为社会民主主义重振旗鼓提供了有利条件。上述四大优势决定了拉美社会民主主义不会归于沉寂。

另一方面,拉美社会民主主义发展也面临诸多难题。一是加强理论创新,制定出切实解决拉美问题的纲领。二是加强组织建设,增进党内团结。对于拉美社会民主主义而言,能否充分利用四大优势,在保持传统左翼政策标识的前提下,解决所面临的难题,是其摆脱低迷状态的关键。 

[文章来源]《科学社会主义》2019年第5期,有删节

[作者简介]:李莹:法学硕士,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吕薇洲: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